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

短期大砍煤电不现实

       国家能源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煤电装机历史性降至50%以下,清洁电力装机首次超过50%。这一降一增,说明我国电源结构实现了优化,能源转型转出了实效。


煤电在我国电力装机中比重大,碳排放又占整个电力行业的“大头”,在减碳压力下,煤电减量降速是大势所趋。有人认为,减碳任务当前,煤电装机规模不应止步于“50%以下”,应尽早尽快加速踩刹车,主动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做贡献,所以发展和继续布局煤电,就是拖能源转型的后腿。


“弃煤”在国际上已有先例,但我国有自身的国情。2019年,德国煤电装机容量一共有4000多万千瓦,不足我国煤电装机的4%。换言之,我国煤电退出规模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,难度更大、任务更艰巨,短期踩刹车甚至大刀大砍,风险也更大。


众所周知,煤电是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“压舱石”,其大举退出,无异于干“重活、累活”的撂了挑子,由此导致大体量的基荷电源和调峰电源空缺,谁能替换或者“接棒”?有人说,要保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安全、可靠运行,没了煤电,还有气电和核电。可问题是,以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发展现状,大规模发展核电和气电,成本、经济性、包括系统安全风险该怎么考量和核算?不管哪个国家,电力稳定供应和系统安全运行是电力工业的首要职责, “扛”得起退煤成本和终端降电价成本,煤电提前“退休”并非难事,但目前在我国,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。


理性地看,煤电不是绝对不能退,电力行业碳达峰也不是无法完成,只是这个过程要稳妥,不能伤及能源发展的根本。


近几年,煤电行业日子确实不好过,一边面临燃料价格上涨、利用小时数下降、电价随市场交易下滑,亏损破产者甚多;一边要承受环保压力,从“十二五”时期的脱硫脱硝到近些年的超低排放,再到眼下的碳减排,要求越来越严,改造升级空间越来越小。而在全社会加快实施脱碳的背景下,各地以及不同行业按下了绿色转型的“加速键”,陆续宣布要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,尤其传统发电企业,目标更具体,时间更明晰,行业内不乏控煤电、减煤电和去煤电之声。


但是,煤电碳减排,不是简单的数学题,也不是此消彼长计算碳排放总量的数字问题,它是个系统课题。


有电力行业专家坦言,由于可再生能源间歇、随机等运行特性,未来煤电利用小时数将大幅下降,装机容量适度增加并不意味着会产生比现在更多的碳排放量,所以“去煤”和“去煤电装机”不能划等号。同时,存量机组如果加强改造,提高了健康程度,就可以为可再生能源提供快速爬坡和容量备用服务。


本质上说,碳达峰、碳中和是国家战略和向国际社会的承诺,要顺利实现,需要统筹“一盘棋”,局部服务于整体,从关键技术入手,循序渐进调整电力结构。从这个角度上看,煤电是能源革命的参加者,而不是“被革命的对象”,煤电如何发展,需要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。

来源:菲律宾煤炭资源网



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
地址:上海市张江高科秋月路26号1号楼 2006-2022

XML 地图